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认真落实《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近年来举办了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了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增强了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
12月21日,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江苏省环保联合会、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绿色之友共同举办的江苏美境行动第21届(2024)成果展示与交流暨第22届(2025)启动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全省部分大学、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生代表4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江苏美境行动,是在全省大学、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学生中开展的一项环保公益实践活动,至今已开展21年。第21届江苏美境行动自2023年12月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经过美境行动推广团队、专家、志愿者及全省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活动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据统计,此次活动共有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自然笔记等758件作品入围,直接参与师生达6万余人。这些优秀方案对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江苏美境行动也已成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和社会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
组织开展第一届江苏美境行动的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博士研究员刘青松表示:“江苏美境行动开展21年,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环保公众参与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多年来,江苏美境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各地学校师生踊跃参与,为推进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活动中,部分优秀案例进行了成果展示及路演,来自全省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环保小卫士”声情并茂地分享了案例成果和体会心得。
“我们的幼儿园处处散发着自然、清新的美育氛围。你们知道我们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为什么长得那么茂盛?因为我们用的是自制有机肥。”路演现场,来自南京市溧水区洪蓝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师生为大家讲述废弃物“变废为宝”的奥秘。孩子们通过学习收集、分类垃圾,减少垃圾排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美化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盐’之有理,食盐的科学探索之旅”是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团队研究的课题,通过模拟晒盐实验,认识到了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转化,激发起孩子们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南京市守望自然科普中心与中山植物园共同开设的课题——基于小气候调节的的园林景观设计探究,通过研究不同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等内容,为城市舒适小气候营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现场交流会上,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培红、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生命健康学院书记吴晓云等专家及学生代表,进行了参与美境行动的经验分享。
“江苏美境行动的公益性、教育性、实践性强,鼓励青少年和幼儿园师生行动起来、持续参与,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通过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弘扬生态文化,深植生态文明理念,为美丽江苏建设凝聚起智慧和力量。”朱晓东说。
“美境行动为我们搭建一个参与环保实践的广阔平台,通过全过程参与课题的设计与研究,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丰富的环保知识,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培养了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参会学生代表纷纷表示,“我们将通过参加活动,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享会后,随着嘉宾们按下启动按钮,第22届(2025)美境行动正式启动。
美源于心,境成于行。新一届美境行动将进一步开拓创新,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热点话题,结合《江苏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培育一批优秀案例,打造一批示范学校,积极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讲人”,绿色生活方式的“代言人”,通过活动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社会各界尤其是青少年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全民参与“美丽江苏”建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