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首家“环保模范城”到全国首批“生态市”,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再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张家港,始终秉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坚持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这片全国县级城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土地上,深深铭刻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的铿锵足迹,创造出一个经济发展和宜居和谐完美之典范。
让我们走近江苏省首届“生态文明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张家港市人民政府
张家港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扣生态文明水平“全省先进、全国领先”目标,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财富、生态就是民生”的理念,以生态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绿色人文,发展低碳经济,打造宜居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绿色行政,全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考核机制。绿色发展,决策先行。一是较早提出绿色行政理念。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率先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创造了环境保护一把手亲自抓、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和评先创优环保“一票否决制”的“三个一”经验。进入新世纪,确立了“抓生态就是抓经济、抓生态就是保民生、抓生态就是促和谐”的理念。二是不断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对建设项目审批实行“总量指标”和“容量许可”双重控制标准,杜绝新污染源增生。先后否决或劝阻项目近600个,其中包括投资上百亿元的超大项目。三是严格“绿色GDP”考核。实行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双重考核”,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双山岛等确定为“不开发区”, “只考核COD,不考核GDP”,并对基本农田、生态湿地、水源地、生态公益林等实施财政资金补偿。
二、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形成集约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低碳节约”是生态产业的发展原则,也是生态文明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我市坚持源头控制、结构优化方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生态低碳、集约节约和高效文明发展。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新兴产业。严格落实环保倒逼机制,逐步淘汰传统污染行业,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59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现代、都市、生态、景观”为主题,建成50个多功能农业示范点,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占比近80%。二是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全面构建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工业“中循环”和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循环经济空间布局。以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张家港保税区为代表的工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按照“3R”原则,实施机制、技术、管理“三创新”和源头、过程、末端“三控制”,大力推行“绿色招商、补链引资”,成功引进杜邦、雪佛龙、陶氏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打造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园区半数以上企业进入循环经济圈。建成日处理4万吨的国内第一个园区水循环综合利用工程。三是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十一五”期间,全市COD和SO2分别削减25.7%和23.7%,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累计投入60多亿元,全市电力、玻璃行业全部完成脱硫治理,钢铁行业烧结脱硫稳步推进。拆除燃煤锅炉509台、砖制烟囱154根,关停砖瓦窑30座,市区二环路以内建成全国首家“清洁能源使用区”。 122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完成提标升级,81家企业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8家,日处理能力达17.4万吨,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4座,新增污水管网364公里。
三、构建宜居城市,全力打造统筹协调的城乡人居环境。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坚持以 “城乡一体化”为抓手,共建共享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果。规划上,坚持综合开发理念,统筹考虑城乡空间布局、生产力布局、土地利用模式、综合交通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建设具有浓郁苏南特色、节地节水节能的组团式水乡村居。建设上,坚持“自然不足人工补,先天不足后天补”,因地制宜、体现特色,力求“让清水贯通城乡、让鲜花开满港城”,不断在生态修复重建、人居环境改善上探索创新:把废弃的窑洼地建成山水相依的张家港公园;把高速公路集中取土的低洼地建成占地4.25平方公里的暨阳湖生态园区;把市中心的梁丰生态园建成生物多样性森林公园;把百里沿江湿地建成天然生态屏障。管理上,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工程,建成区绿地率达37.5%、绿化覆盖率达41.9%。突出村容村貌整治、生活污水处理、拆坝建桥,全力打造城市水循环体系,着力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建成总库容25万立方米的工业固废填埋场、年处置能力1.2万吨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置中心和日处理能力6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四、突出绿色人文,着力提升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大力普及生态教育。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着力打造“生态课堂”。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教育基地。深入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创建成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比例达到85%以上。二是大力推进全民节约。建立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机制,积极推进无纸化办公,开展节水、节电、节能等节约行动,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三是大力倡导绿色出行。在江苏省率先批量使用LNG清洁能源公交车;建成投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两期投入使用的3200辆公共自行车,每辆车日均使用5.2次,每天替代公共交通277辆次,经测算可减少碳排放27吨。
编辑: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