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这是新时代凝炼的江苏精神。当前,这一精神正激励着江苏省7600多万儿女,迈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冠九,作为先进典型之一,正成为全省集中宣传的对象,已进入了全省弘扬“三创三先”精神的公众视线。
那么,胡冠九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她为何能被推举为江苏省“三创三先之星”呢?
胡冠九,身体单薄、个头不高,体重不足100斤,她,现任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级高工,已在江苏省环境监测岗位上工作了19个年头。
“我是江苏环保战线上的一兵,要竭尽全力把自己聪明才智奉献给这个社会。”当我国松花江发生特大水污染事件,她率领江苏团队,奔赴千里冰封的中苏边界,日日夜夜扼守的“国门”;当我国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她又率领着江苏团队,挺进到抗震救灾的前沿阵地,忍饥受饿紧张工作,为的是让灾区人民“喝上干净水”;当长江干流镇江段,突被苯酚污染物侵袭,导致镇江市区居民饮用水出现危机,又是她率领应急小组,依靠高超的“火眼金睛”,迅速锁定了“肇事元凶”,为很快把违法排污船只,围追堵截在“国门”之内,成功防止其外逃提供了技术支持;在参加全国首届环境监测大比武阶段,还是她率领江苏环保精英,过五关、斩六将,勇夺全国同行大比武的“王冠”,为江苏赢得了荣光。
每当人们褒扬胡冠九时,她总是说:“我的这些举动,并不代表我个人,而是在展现一个江苏团队的精神风貌,因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就是不辜负江苏人民的嘱托。”
“不辜负江苏人民的嘱托”!抱着这一执著的信念,使胡冠九从一名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为江苏省环境监测领域的专家。
绝不给国徽抹上污点
那是2005年12月11日夜里10时许,已经在家入睡的胡冠九,突然接到了紧急通知:由于吉林省吉化公司生产装置突然发生大爆炸,导致大量苯类污染物流入了松花江,已被污染的河水正通过黑龙江省向邻国的俄罗斯境内流去,引起了俄方居民的恐慌。情况万分紧急,一旦遭受被污染的河水跨界进入俄罗斯,不仅会给俄方居民带来危害,也会在国际上产生恶劣影响。
随后,胡冠九又得知,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环保部要求“技术过得硬”的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立即组织一支增援队伍,火速赶赴黑龙江,支援松花江污染事故监测工作。
“考验江苏环境监测队伍的时候到了”,胡冠九作为江苏有机监测的领头人,顿时睡意全无,马上赶到了单位,主动要求请战。此时,领导却犹豫起来,身体单薄的胡冠九,能够抗得住冰冻严寒的东北室外气候吗?但胡冠九却要执意前行,“国家要求江苏环境监测队伍去支援松花江,说明江苏队伍能打硬仗,这不仅是为江苏人民争光,也是不给国徽抹黑的实际行动。”。看着胡冠九请战态度坚决,领导只好点头。很快,胡冠九被任命为江苏第一增援队伍的组长。第二天,胡冠九就率领江苏5人组成的团队,千里迢迢火速奔赴千里冰封的黑龙江。
12月13日早晨8:40,胡冠九一行顾不上休息,全副武装又从哈尔滨又乘公交大巴,赶赴600多公里同江县。此时,北风呼啸,天寒地冻,来自南方的胡冠九却强忍着严寒带来的严峻考验。由于下雪路滑,直至这天晚上7点左右,江苏团队才到达同江。
当胡冠九了解到眼前的污染状况后,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此时被污染的松花江河水,正逼进同江县,再往下游流去,就进入了俄罗斯境内。而一旦监测控制工作不力,让污染团从眼皮下流向下游,后果将不堪设想。
已经两天两夜没过合眼的胡冠九,马上赶到上级领导那儿去领任务。上级命令:当晚必须做好水质监控分析的精心准备,以保证第二天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各种数据,为围追堵截污水提供科学依据。
远途的奔波加上天寒地冻,使胡冠九身体像散了架,她真想钻进热被窝好好睡一觉。但此时,她却强忍打起精神,简单吃完晚饭后,她又率领江苏团队,冒着零下20多度严寒,顶着呼啸的北风,赶到了同江县环境监测站,去熟悉各类水质监控设备。
从12月14日开始,胡冠九率领江苏团队,开始了昼夜24小时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在严冬季节里,松花江已经冰封,这使得监测工作尤为艰辛。胡冠九率领分析人员,每天对两小时一次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在污染团逼近时还要加密监测。
“坚决把好‘国门’的最后一道防线”,胡冠九不断给她的团队鼓劲打气。在5天5夜坚守“国门”的战斗中,胡冠九的团队源源不断把一组组质控有效、数据准确的监测数据提供给了前线指挥部。他们除了承担分析监控同江水质断面的“本职工作”样品外,还承接了很多同江上、下游地区的水质监控样品,使江苏团队的工作量,比其他团队高出2-3倍。这样,每天都要工作在15个小时以上。
在坚守“国门”的日日夜夜里,为了不给同江县监测站增加负担,胡冠九告诉她的团队,“我们只有守住‘国门’的义务,没有讲价钱的权利”。于是,他们每天上、下班都是自己打出租车,特别是深夜或者凌晨交接班时,都是默默无闻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十分艰难走回宿舍。
当一组组优质高效、科学准确的监控数据,提供给了前线指挥部,为围追堵截污染团奠定可靠的保障。终于,当松花江污染团在同江被成功截流,达标的河水顺利流进俄罗斯境内时,胡冠九才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通过连续5天的高强度作战,胡冠九的江苏团队共获得各类水质监控数据达1143个。当这场战斗结束,连参加中俄双方联合监测的俄罗斯专家都表示,“来自江苏的团队工作敬业、负责,所出具的水质数据令人满意”。
要让灾区人民喝上放心水
“不辜负江苏人民的嘱托”!胡冠九在经常外出的工作中,时刻牢记这个座右铭。“我出门在外,不仅仅代表我个人和单位,工作的好与差,直接代表着江苏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在危急时刻,我更应该有上佳表现,因为我心底有个支撑,就是不辜负江苏人民的嘱托”。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特大灾害面前,使灾区的环境监测装备受遭到严重损毁,已不能满足震后繁重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环保部立即决定,从江苏等地调集环境应急监测团队,紧急赶赴四川的重灾区,支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灾情就是命令。当胡冠九听到环保部的调集令后,马上申请参战。但领导考虑,在松花江污染应急事件中,胡冠九已经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所以暂时有些犹豫。但胡冠九却态度坚决,执意要请战出征。终于,领导被她的举动说服,最终胡冠九被任命江苏环保支援抗震救灾应急监测分队的领队。
顾不上安顿家里事务,胡冠九率领由9人组成的江苏应急监测支援团,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奔赴灾区救援准备工作中去。她率领的团队提前4天就紧急出发了。一个瘦弱矮小的女同志,率领8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和1名女同志,驾乘两辆总价值300多万的应急监测车,携带价值280余万的应急监测仪器等,火急赶赴千里之外的四川省德阳地震灾区。
此时的胡冠九清楚,大灾之后的地震灾区,急需要寻找清洁的饮用水源地,如果广大灾民饮上了被污染的水,就是雪上加霜。而早一天赶赴灾区去监测水源,灾区人民就早一天能够饮上可靠的清洁水。从江苏赶赴四川,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路况较好,但距离较远;一条路途较近,但路况较差。心急火燎的胡冠九大胆决定,克服困难去走近道。
然而,真正的考验才开始:当满载着各种监测仪器装备和10名应急人员车辆,顺利途经安徽、湖北等地,就在车辆进入与四川交界的恩师境内时,呈现在面前的却是暴雨如注的恶劣天气以及随时发生的泥石流,导致路上的车辆严重受阻,整整7个小时,胡冠九的汽队才行驶了200公里。就这样,胡冠九的团队风雨兼程,克服了暴雨堵车、山体滚石等种种困难,耗时两天半总计行驶达2100公里,终于在国家限定的时间内,安全抵达了灾区的集结地点。
在地震重灾区德阳地区的日日夜夜里,胡冠九率领的江苏团队,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克服饮食、住宿、交通、通讯等生活上的困难,奔波在艰苦的抗震救灾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德阳、绵竹、什邡等地,都留下了她那瘦弱的身影。
每天,胡冠九总是第一个走上监测岗位,但却是最后一个去就餐。为保证震后当地饮水环境监测工作,确保让灾民饮上洁净水,她指挥着江苏团队及时对灾区河流的水质进行监测化验,并把水质状况及时通报给当地,指导灾民们有目的去取水。
在抗震救灾中,胡冠九带领的江苏团队,还昼夜对德阳、绵竹和什邡三地,总共13个点位的饮用水源地水质样品进行监测分析,她本人除了参与近10余种污染物质分析化验外,还承担了每日饮用水源水质数据的汇总、审核、上报。历经了25个不眠之夜,胡冠九率领的江苏团队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在她的带领下,为数百万灾民安全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在灾难深重的地震灾区,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强烈的地震、塌方,在绵远河上游出现了“一把刀”和“小岗剑”两个堰塞湖。那么,要对这两个堰塞湖实施爆破并且要泄洪,下泄的水质极有可能夹杂着污染物,会对下游地区的水质造成影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胡冠九顾不上连日来的劳累,马上率领江苏团队转战到绵远河畔,开始对绵远河上的“一把刀”和“小岗剑”两个堰塞湖在实施爆破泄洪后的水质进行加密监测。就在绵远河畔,她率领江苏团队连续作战了12小时,紧张而有序的对过境洪水开展水质应急监测,并在第一时间出具了一组组可靠的水质监测数据,及时化解了周边灾民对饮用水安全的担忧。德阳市分管副市长动情地说:“你们江苏团队这种拼命的干法,使我们灾区人民也深受感动”。
“我是领头人,就应该比别人多吃苦、多受累”,每当同事们劝她注意休息时,她总是这句话。在生活上,胡冠九作为女同志,克服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战胜了高温酷暑、蚊虫叮咬、雨水浇淋、寝食不适、环境生疏、余震不断等许多常人难以想到的困难,始终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同时,她还尽最大的能力,去尽量照顾江苏团队的其他队员。在灾区帐篷里临时搭建的简陋实验室里,每天早上从9点钟起,已如蒸笼般的闷热,到了正午时分,蓬内的温度更是高达四五十度,“我们代表着江苏人民来支援灾区,必须用自已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没有辜负江苏人民的嘱托”,胡冠九坚定地说。
在胡冠九身体力行带动下,来自江苏团队在区域环境应急预警监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从5月31日至6月19日,胡冠九与她的江苏团队共采采、化验、分析水样达962个,出具各类监测数据11010个,为地震灾区水环境预警监控、保障当地饮用水安全做出了最大努力。
灾区人民无法忘记英勇善战的江苏团队,当灾区大小河流的水质趋于稳定,人们开始饮上稳定的洁净水时,纷纷向江苏团队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四川省、德阳市分别向江苏团队赠送了“英勇善战、争创一流”和“感谢江苏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的锦旗。胡冠九也分别荣获了环保部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绝不让污染肇事者逃逸
“出差到外省应急抢险,我代表着江苏的良好形象;在省内应急抢险,我要对父老乡亲生命与财产负责”,胡冠九在总结自己多年来的表现时,掏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作为一名应急抢险的监测监控专家,每当省内发生了各类污染事故时,她常常和应急监控的团队一起,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通过快速启动相应监控措施,一次次为科学指挥与控制污染事故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
2012年2月3日,镇江市的自来水突然出现了挥发酚异味,引起了老百姓的恐慌,并发生了抢购饮用水的风波。情况万分紧急,应镇江市政府的邀请,胡冠九同志作为环境方面的专家,火速赶往污染事件现场。
“谁是制造这起污染的元凶”?她一赶到现场,立即投入到紧急抢险工作。根据多年应急抢险的实战经验,此时的胡冠九心情顿时沉重起来:现在,长江镇江段水质已遭受污染,而数百公里的长江下游地区,会不会也受到同类化学物质的污染呢?如果是这样,江苏沿江上千万的居民饮水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后果真是不敢设想。想到这里,她马上行动,与其他专家一起很快制定出“顺水查源”的应急方案。
很快,在江苏省沿江两岸,各市、县环境监测部门布下了应急监控的“天罗地网”,上千双眼睛紧紧盯住了滚滚向东流的长江水。2月5日,紧急监测的水质报告结果显示:在长江扬中段的夹江,发现了挥发酚明显的污染物,而且污染带正在向下游和对岸移动与和扩散;接着,又在长江常州段交界处监测出挥发酚已经超标。此时的胡冠九,眼睛紧盯着一份份来自沿江各地汇总上来的监测报告,不断分析和判断肇事的污染“元凶”。同时,及时果断通过省监测中心向沿江各地下达了密切关注长江水质的警报,严防沿江人民误饮遭受污染的长江水。
肇事的污染源究竟在何方?在20多个小时内,胡冠九绷紧了神经反复在众多监测数据中寻找“元凶”。根据镇江方面提供的线索,胡冠九和环保专家们初步判断:这次长江镇江镇遭受挥发酚的突发污染,绝非是工业污染源排放酚类污染物所致,而可能与装卸挥发酚的货船有关。
当夜深人静,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连续作战3天的胡冠九仍没有一丝睡意。她紧盯着一条条汇集上来的线索。在胡冠九和环保专家们集体努力下,终于锁定一艘装卸苯酚的外轮有重大嫌疑。因为这艘船只曾于2月2日至2月3日停靠在镇江码头上卸载过苯酚货物。而此时,这艘肇事的船只已离开镇江有4天时间,“绝不能让污染肇事船只逃逸”,经过海事、环保等部门联合围追堵截,终于在长江南通段锁定了肇事船只。
大比武彰显真本领
“平日要吃千般苦,关键时刻才能尝到甜”,这是胡冠九刻苦钻研环境监测业务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位年轻的环境监测专家,由于她业务上精通,屡屡在攻坚拔寨中常有创新和收获。
2010年10月,由环保部、人力资源部和全国总工会主办了第一届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胡冠九作为江苏省大比武竞赛选拔的主要成员,全程参与了江苏省大比武选拔活动,在工作上对选手们进行技术指导,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为得是使江苏团队在参加全国大比武中夺得佳绩。
在江苏团队开始集中授课培训阶段,尽管没有胡冠九的课程,但她总是与集训队员们在一起,纠正他们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存在模糊的环节。有一次,当大家提出在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较大疑惑时,胡冠九同志立即联系了专门从事统计分析方面的权威详细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一次,在实战练兵考核后,胡冠九发现集训队员们在采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时,还存在技术上不过硬的问题,她马上让全体集训队员“重新补课”。
在北京大比武的决赛阶段,胡冠九由技术顾问摇身变成了江苏团队的联络员,她井井有条的完成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由于大赛规定除参赛选手外,比赛期间只允许各队联络员进入考场,在实际操作考试的那两天里,胡冠九同志每天清晨5点多就起床,赶往赛场为选手们做准备工作。
终于,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决赛成绩揭晓:江苏团队获得了集体一等奖!
这又是一次难忘的应急抢险考验:“2011年8月16日上午9时许,一辆装有化学品的罐车在公路运输过程中意外翻车,造成罐车内化学品泄漏,进入紧邻公路边的一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河流,导致一定程度的污染,接到报警后,一场针对环境化学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应该如何展开”?这不是一场突发的污染事故,而是由环保部组织的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模拟的一个污染事件场景。
在酷暑难耐的季节,胡冠九又和江苏团队一起参加了全国环境应急监测演练比赛。为了取得佳绩,胡冠九率领江苏团队又日夜忙碌操练应急监测的真本领。
看到国家事先下发的这个应急监测演练的题目,胡冠九反复揣摩着这个题目中提出的“泄漏化学物质”究意是哪类化学品。此时的胡冠九十分清楚,只有事先准确预判到“泄漏化学物质”的种类,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快速应急监测,为整个演练赢得宝贵时间。
又是一个个不眠之夜,胡冠九和她的江苏团队对上级事先发下来的一个个盲样,反反复复进行着比对、分析、化验。整整半个多月时间,胡冠九率领的江苏团队要通过一个个盲样,准确判断出“泄漏化学物质”,绝非易事。如果判断一旦失误,就会指引着整个应急演练误入歧途,使得应急演练全部“泡汤”,不仅达不到快速消除污染源的目的,还会延误应急战机,引发出更加严重的污染事故。
此时的胡冠九感到责任重大,她与江苏团队不分昼夜攻关,终于准确预判出了“泄漏化学物质”。
2011年8月16日的全国应急监测演练,准时在全国30个省同时展开。而在江苏现场:一辆槽罐车在望虞河312国道沙墩港发生侧翻,装载的化学物质泄漏至望虞河,直接威胁了下游锡东水源地的水质。江苏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应急监测程序展开现场调查、监测取样,准确判断出了“泄漏化学物质”为煤焦油,并迅速编制了应急监测报告上报给了环保部。按照泄漏煤焦油这一污染物质,监测、监察、应急等部门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全力围剿污染源,很快使这起污染事故化险为夷。
当江苏省这场应急监测演练结束,从此京传来振奋人心消息:江苏团队,对“泄漏化学物质”判断无误,准确击中了国家考核的“靶心”,这次江苏省应急监测演练的成绩又名列各省市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