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后,两个月前又喜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让头顶重工业基地和煤城两个“黑锅盖”的徐州人喜出望外。这座被几百座石质荒山包围的“石头城”,如此巨变的背后,“石头缝里绣出森林”的奇迹着实让人叹为观止。而探寻、见证这一“奇迹”,便有了对徐州一位不寻常的荒山植树老人刘开田的探访。 61岁立下“百年承诺” 今年已86岁的老人寡言少语,头上戴着帽舌已断裂的布帽,一身破旧的夹衣布袄,脚上两只不同颜色的布鞋都已脚趾出洞。记者跟随老人走进院内,只见屋内屋外到处都是杂物、农具,堂屋中支着半尺来高的板床,旁边的一间屋里圈着一只母羊和刚生的两只小羊。难以想象,老人在这个虽已几经“改善”的环境里整整生活了25年,而在这25年里,他硬是让脚下的石头缝里长出了一片绿色树林! 吕梁村有大小几十座光秃的石头山,常年飞沙走石。为此,政府多次动员群众承包荒山,无人响应。1987年12月,刘开田老人挺身而出,与村里签约包山,而且一签就是100年。“愚公能移山,我定能绿山!”那一年,老人已经61岁。 “咱这里的山都是大青石,坚硬无比,只有石头缝里夹藏着零零星星的碎土,保不住土,留不住水。”刘广明使劲踩了踩脚下的石头说,“为了能种下树,刘开田用铁镐凿开石缝,把一块块乱石从坑里拣出来,再把石头围成一圈,筑起‘鱼鳞坑’,然后从山脚下背土,把一个个鱼鳞坑填满。” 就这样,冬去春来,刘开田总是从早干到晚,渴了喝口山沟里的水,饿了啃几块干馒头,夏天虫子叮,冬天风刺骨,白天黑夜连轴转,这一转就是6年。6年时间,老人凿石挖坑用坏铁锹、铁镐、铁锤50多把,鞋磨透了80多双,硬是在600亩石头山上挖了13万个鱼鳞坑,栽下13万棵松树苗。一片光秃秃的荒山,从此有了绿色的希望。 25年没离过山林一天 直到1994年,当地村民倪凤堂投寄的一篇“老愚公刘开田承包荒山一百年”新闻稿,才让刘开田的事迹开始为外界知晓,倪凤堂也因此成了与刘开田常来常往的朋友。听说记者来探访刘开田,他特意赶来,带着记者来到山坡上一道道碎石垒砌的石墙前,讲述老人守护山林的故事。 倪凤堂回忆说,刚栽好的松柏苗子只有四五十公分高,这时若被羊吃了树头,这棵树苗就完了,因此老人整天在山上转。一个人吃住在荒山野岭,最大难题就是人和小树都需要水。树苗一缺水,老人就到山下沟里挑水,挑一次水来回要个把小时,一趟挑两桶水只够浇十来棵树,因此老人总在不停地担水、浇树。为减少水土流失和防火,老人还尝试了一种“笨办法”:用石头垒砌一米来高的石墙。一天垒一点,10多年过去了,他在山上竟垒了几百堆,长达2000多米。 整整25个年头,包括每年春节,老人一天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山林。如今,小树长大了,老人也老了,行动已不那么方便,但他还是那个习惯,每天早晨围山转一圈,看看他亲手呵护大的一个个心爱的“孩子”。老人在石头缝里种下的这13万棵树苗,成活率竟高达90%以上,而且25年来没有发生过一次火灾和虫害。 只为山野披绿石头欢唱 刘开田每年只能从树上打一些松子,卖上千把块钱;近几年和儿子在山脚下种了些花椒树、桃树和中药材,收入也很少。即便这样,老人也从没卖过一棵树。虽然赚不到钱,但老人造福子孙的行动已感染了周边的群众。在他的带动下,如今村民们积极进山造林,整个吕梁村已有33座山头被承包植树。 刘开田老人英雄般的壮举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老人先后被授予“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等光荣称号,还登上了“中国好人榜”。今年3月,老人被评为十大感动徐州新闻人物,颁奖词是:肩挑沉甸甸的梦想,手栽未来和希望,只为山野披绿,只为石头欢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