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环评公示 返回首页
恒嘉路南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发布时间: 2017-03-02   [字号: ]   [关闭窗口]

  

   一、建设项目的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恒嘉路南延工程环评;

  建设单位:南京市铁北红山新城管委会;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概况:恒嘉路南延工程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南起红山南路,北至红山支路,全长420m,红山南路~科创路规划宽度为52m,科创路~红山支路规划宽度为47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工程总投资14106.02万元。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环境质量现状

  (1)水环境

  本项目未跨越现状河流。依据项目区域地表水系分布概况,现状评价参照位于项目起点西侧的玄武湖,引用本项目附近道路《红山南路东延(红山路-经五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监测数据(2015年1月15日~2015年1月17日)。由地表水监测统计结果分析,玄武湖pH、COD、BOD5、SS、NH3-N、石油类、总磷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项目区域地表水质状况良好。

  本项目地下水质量现状引用本项目附近道路《红山南路东延(红山路-经五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监测数据(2015年1月17日),地下水环境监测采样点共设置3个,分别位于在曹后村、园林实业苗圃、藤子村。引用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位的pH、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类、氨氮、氟化物、氰化物、砷、汞、镉、铅、六价铬、铜、锌、镍等各项因子均可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III类以上标准。

  (2)声环境

  红山小学和阳光嘉园临路首排噪声监测点昼夜间噪声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红山支路南侧空地(规划二类居住地块2)和规划科研设计用地1三处噪声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阳光嘉园恒嘉路西侧对面空地(规划二类居住地块1)和规划科研设计用地2夜间由于地块拆迁作业略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拟建道路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总体较好。

  (3)环境空气

  本项目空气质量现状引用本项目附近道路《红山南路东延(红山路-经五路)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中的监测数据(2015年1月13日~1月19日),两处监测点SO2、NO2和CO小时浓度及日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PM10、TSP在各测点的日均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项目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良好。

  2、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水环境

  ①施工期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冲洗后产生的油污染废水主要含石油类,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项目所在地地表造成油污染。此外,雨水对施工场地上的物料、机械冲刷形成的径流也含有SS、石油类等污染物。

  根据废水特征,施工期间在材料堆场四周设置截水沟截留雨水径流,并在施工场地设置隔油沟和沉淀池对收集的施工废水进行隔油、沉淀处理,处理水首先循环用于施工生产,其余用于施工现场、临时堆土场、施工便道的洒水防尘、机械冲洗,不向外排放,对本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施工生活污水主要为餐饮、粪便、洗漱污水,污水成分简单,污染物浓度较低。若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将造成有机物和氨氮等超标。项目处于城市建成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充分利用当地污水排放系统,就近接入红山路的污水管网,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

  ②运营期

  本项目运营期无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路面雨水径流。本项目排水实施雨污分流,雨水管道除收集路面雨水径流外,将承担周围建成地块的场地径流。道路周边管渠收集的雨水径流经红山南路现状管道汇至唐家山沟集中排放,唐家山沟情侣园段入玄武湖前设有水闸,遇到暴雨时河水会通过水闸管道送至江心洲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雨水径流不进入玄武湖。

  本项目径流水体排放不会改变水体的功能类别,对水环境影响较小。非降雨时,本项目对沿线水环境无影响。

  (2)声环境

  ①施工期

  道路建设项目的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机械噪声。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产生一定的影响,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②运营期

  营运初期,昼间、夜间距离道路中心线20m内均可以满足4a类标准;昼间距离道路中心线22m外可以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道路中心线55m外可满足2类标准。营运中期,昼间、夜间距离道路中心线20m内均可以满足4a类标准;昼间距离道路中心线25m外可以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道路中心线60m外可满足2类标准。营运远期,昼间距离道路中心线20m内可以满足4a类标准,夜间距离道路中心线25m外可满足4a类标准;昼间距离道路中心线28m外可以满足2类标准,夜间距离道路中心线65m外可满足2类标准。

  (3)大气环境

  ①施工期

  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铺装烟气污染。采取设置围挡、施工现场洒水,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

  ②运营期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运营期路侧NO2、CO小时浓度预测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运营期汽车尾气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4)生态环境

  项目建设将造成施工区域内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期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采取临时用地恢复植被、道路绿化等生态补偿措施后,项目建设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将得到补偿。

  本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沿线植被主要为杂草、行道树及庭院绿化,未见国家、地方保护类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本项目实施过程对植被影响较小。

  项目工程占地、施工噪声等将对沿线陆域动物和鸟类的栖息、觅食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负面影响将得到消除。

  本项目未涉及《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及《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中生态红线生态红线管控区域。

  在采取相应的生态影响缓解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建设对沿线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对沿线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

  (5)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废弃土石方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本项目废弃土石方优先用于临时用地复绿和沿线道路绿化,多余土方运送至南京市城市管理局核准的工程渣土弃置场统一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均不向环境排放。综上所述,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均得到有效处置,对环境影响较小。

  (6)环境风险

  本项目发生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很低,在采取一定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后可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事故处于可接受的水平。

  三、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

  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物料堆场封闭,施工场地定时洒水抑尘。

  (2)水环境

  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回用,不排入地表水体;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充分利用当地污水排放系统,就近接入红山路的污水管网,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运营期路面径流集中收集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确保路面径流沿排水系统排放。

  (3)声环境

  施工期采取低噪声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区域,禁止夜间高噪声施工;本项目工程采取低噪路面、加强绿化、定期跟踪监测和预留资金措施等,以满足敏感点运营期声环境质量达标的要求。

  (4)生态环境

  施工期:施工过程中严格划定施工区域边界,严禁随意破坏植被。施工后期,通过道路绿化工程补偿施工造成的生物量损失。施工应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作业面应及时夯实,取土坑、临时堆土场及路基施工区域应设置挡墙、排水沟、沉淀池等临时防护设施防治水土流失,并配备遮盖物遮挡雨水冲刷。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清理,拆除施工临时构筑物,进行临时用地复绿。

  运营期: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配备专业人员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

  四、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时间,以及公众认为必要时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的方式和时间。

  公众可以向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众认为必要时可向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索取补充信息。公众可以在公示10天内查阅报告书简本和索取补充信息。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为本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居民和单位工作人员、与本项目相关的行业专家及环保主管部门工作人员。

  征求意见的内容为与本项目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有关的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1)公众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目前的环境质量的反映。

  (2)公众对拟建项目了解程度及反映。

  (3)公众认为该项目对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影响程度是什么?

  (4)从环保角度出发,公众对该项目持何种态度,请简要说明原因。

  (5)公众对该项目环保方面有何建议和要求?

  (6)公众对环保部门审批该项目有何建议和要求?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在信息公示有效期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者按照有关公告要求的其他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交书面意见,并提供个人包括姓名、职业、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准确信息。

  七、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南京市铁北红山新城管委会

  联系人:唐工

  联系电话:025-85707820

  评价单位:南京国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 甲 字第 1901号

  联系人:杨工

  联系电话:025-86773168

  E-Mail:2564156@qq.com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见附件。

  南京市铁北红山新城管委会

  2017年3月2日

 

   江苏环保公众网联系电话:025-58527307。

恒嘉路南延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pdf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