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丰收季,在扬州高邮市三垛镇春生村的一处收割完的稻田里,一捆捆打包好的圆柱形秸秆包被装载上车,开启了“变废为宝”的绿色旅程。

作为农业大市,高邮稻麦秸秆资源丰富。过去,就地焚烧曾是处理秸秆最“省事”的办法,却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18年起,高邮就开展秸秆机械化收集离田试点工作,试点面积从最初的2000亩增长到夏秋两季近15万亩。2021年,高邮市被列为全省唯一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模式县。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与高邮市供电公司深度协作,将这些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发电、优质有机肥等“绿色财富”,既破解了秸秆焚烧的环保难题,又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落地见效,地方政府牵头构建“市级统筹、乡镇落实、村社联动”的三级工作体系,出台专项补贴政策,重点支持秸秆收储运网点建设、农机购置及生物质能源项目落地,将秸秆利用从“被动禁烧”转向“主动赋能”。针对秸秆分散收集、转化效率低等痛点,政府牵头搭建“企业+农户+回收点”协作网络,在全市布局10余个村级秸秆回收点,将分散的秸秆资源高效汇集。

作为绿色能源保障主力军,高邮市供电公司主动对接政府规划,保障高邮市齐耀善能新能源公司顺利并网发电。目前,这家生物质电厂每年可“吞下”秸秆15万至28万吨,转化为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稳定的电力支持让能源转化效率提升30%以上。此外,针对秸秆加工企业、有机肥生产车间等用电需求,供电部门还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配套建设专用供电线路,确保粉碎、发酵、生产等环节用电无忧。
政企协同不仅激活了单一资源利用价值,更构建起闭环生态链。电厂产生的灰渣经加工成为优质有机肥免费返田,部分秸秆经发酵处理变身青贮饲料,直供养殖场。由此形成的“秸秆—能源—肥料—农田”和“秸秆—饲料—养殖—有机肥”循环模式,既改良了土壤,又降低了农户成本。
绿色产业链释放出强劲“磁力”,吸引了高邮市浩源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高邮市升泰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优质秸秆收储企业前来投资。这些企业运用离田机械化收集设备,每年可为高邮13个乡镇(园区)消纳5万多吨秸秆,其中4万吨优质秸秆得以多元化利用并增值,还带动千余名村民就近就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重共赢,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