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5月18日,我与王天骄在金坛茅山观虫时发现的新物种,已经被正式命名为‘兰陵栉角蛉’了。”日前,常州生态摄影师于哲介绍说,这是以常州地名命名的昆虫新物种。
多年来,于哲和王天骄一直专注于观察和拍摄常州地区的昆虫,至今已记录到3000多种昆虫,其中包括90多种天牛、30多种蜉蝣以及10多种鸣蝉。“栉角蛉属于比较罕见的类群,全世界有记录的仅100多种。这次在常州是首次发现。”于哲说。

于哲回忆道,发现新物种的那天夜里风很大,无论是寻找、观察还是拍摄昆虫,都面临不小的挑战。“灯光不远处,有只触角奇特的小虫在风中飞舞,看形态像是脉翅目的成员。我立刻意识到,我的常州昆虫记录很可能又要‘加新’了。”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为这只“不太安分”的小虫拍下清晰的“定妆照”。这只昆虫辨识度很高:硕大的复眼、栉状的触角、黄褐色的体色,整体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几天后,王天骄将标本寄给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脉翅目的昆虫学专家。“经过解剖和初步鉴定,专家确认这是一个未被描述过的新物种。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今年10月,相关论文正式发表,新物种得以确认。”王天骄说。

按照惯例,新物种的发现者有权为其命名。于哲解释了“兰陵栉角蛉”这一名称的由来:其一,标本采集于常州,而“兰陵”是常州一个渊源深厚的古地名,可追溯至南朝时期;其二,历史人物兰陵王高长恭不仅骁勇善战,还以容貌俊美著称,而栉角蛉外形出众,在昆虫中属于有战斗力的捕食者;其三,常州现有兰陵街道,于哲正是这里的居民。
于哲表示,夜间观虫时并不太难,但真正发现新物种还需要缘分。他举例说,今年春天曾拍到一只叩甲,专家从图片判断应为新种,但未能留下标本;去年还发现一只蚁蛉,目前仍在鉴定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