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新闻 返回首页
生态智网显成效,常州新北绘就人鸟和谐新图景
发布时间: 2025-08-06   [字号: ]   [关闭窗口]

  

  近日,常州市新北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传来喜讯:依托观测站的“生态智网”智慧化监测系统,2025年上半年,新北区新增官方记录鸟类18种,其中包括赤腹鹰、小鸦鹃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至此,新北区记录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种类已增至12种,区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智慧“听”鸟:候鸟迁飞喜添新驿站


  2025年5-6月,观测站利用鸟类声纹监测与识别系统,再次捕捉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仙八色鸫的独特鸣声信号。这是继2024年首次记录后,“生态智网”连续监测取得的新成果。

  仙八色鸫,雀形目八色鸫科珍稀候鸟,因身披蓝、绿、黄等八种绚丽夺目的色彩而得名,每年4月从婆罗洲北迁,途经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飞往日本、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的繁殖地,单程可达3000公里以上,栖息地对其影响至关重要。每年5至6月,它们迁徙至长江中下游低山阔叶林及进水地带繁殖。此次其声纹于5月27日至6月9日在常州新北被记录共349次,鸣声集中分布在清晨5:00-6:40和傍晚19:00-19:30,契合仙八色鸫迁徙规律,这表明新北区有可能是其重要的繁殖栖息地。


  

  (仙八色鸫)


  

  (候鸟迁飞线路)


  除仙八色鸫外,日本鹰鸮、红角鸮等多种珍稀濒危候鸟在今年上半年监测中均显露出鸣声踪迹,同步印证了新北区沿江复绿成果,为候鸟迁徙提供休憩驿站、迁飞通道。


  智慧“护”鸟:留鸟安居共享新天地


  留鸟是城市中人们最常见的“动物邻居”,是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指示器”,留鸟的生存状况,可直接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优劣。

  截至2025年6月,观测站共记录到鸟类132种,隶属于16目47科,主要以留鸟为主,留鸟种数占鸟类总种数约44%。其中通过“生态智网”高清视频及鸣声技术监测到鸟类111种,而通过人工调查监测到鸟类102种,两种监测方法监测到的鸟类有81种重叠,智慧监测方法覆盖了人工调查物种数的79%以上,由此可见智慧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可推广作为鸟类长期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


  

  (珠颈斑鸠)

  

  (白头鹎)


  留鸟对栖息地变化敏感,其种群数量或异常行为能反映区域栖息地破坏等问题;其次留鸟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更强,是本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器”。

  近年来新北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标准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大幅拓展绿色空间,为留鸟生存提供了稳定、适宜的生态环境。为强化鸟类保护工作,新北区组织观鸟节、动植物保护月、多样性保护联盟共建等多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广活动,开展全方位宣传,引导公众探寻自然之美、学习生态保护知识,营造护鸟爱鸟良好氛围。


  逐绿前行:全域绿网为留鸟候鸟护航


  近年来,新北区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多生态要素协同治理,持续做好生态绿城建设,实施小黄山、新孟河等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优化完善以长江、运河、藻江河等为骨架的“四横四纵”生态廊道构建,连通城市公园和生态片林,让绿色生态元素覆盖全域。全域绿网的顶层设计增加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形成风道与动物迁徙通道,为营造宜居环境、保护生物种群生存和繁衍打下坚实基础。

  眺望长江常州段岸线,滨江廊道与生态景观相融,新龙生态林和小黄山相继建成开放,城市森林、郊野湿地、生态廊道共同为野生动植物保育和迁徙提供自然空间和安全环境,为留鸟生存守护,为候鸟迁徙护航。


  

  (“四横四纵”生态廊道)


  

  (小黄山郊野公园)


  未来,新北区将继续依托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库,构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同时创新机制、扩大宣传覆盖面,持续提升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