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 建设绿色低碳美丽省会
省生态环境厅开展督察整改调研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生态环境督察抓整改、促提升”部署,7月15日,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蒋巍和南京市负责同志开展专题调研,一体推进“三个整改”。南京肩负着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省会担当的重任,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进一步压实抓好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精准科学依法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和生态环境治理重点任务,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改到位,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以规划为牵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闭环,推动建设绿色低碳美丽省会。
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的东风河,西起东风河游园,东至响水河,全长1.2公里,河道两岸小区密布。近期,群众向政风热线反映东风河去年完成工程治理后,6月份再次返黑返臭。调研组现场察看东风河河道水质情况,详细了解东风河沿线排口整治及市政雨污水管道建设情况。调研组分析指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要统筹“当下治”和“长久立”,将东风河综合整治纳入南京市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全面排查汇水范围内市政雨污水管网,精准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实现市政雨污水系统应分尽分;要更加关注新开发地区雨污管网建设问题,避免旧账未了又添新账;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网改造升级和管道错混接等问题分类处置,努力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安全韧性水平。

江南水泥厂茨山石灰石矿生态修复工程占地面积622亩,是南京市生态治理的重点工程。调研组一行来到工程施工现场,详细了解茨山矿生态修复工作进展,指出要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督促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矿山生态修复方案的技术规范和治理标准,加快推进生产设施拆除及生态修复,打造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标杆。
在江宁区渣土堆场地块现场,调研组一行实地踏勘,详细了解建筑垃圾清运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情况。调研组分析了南京市建筑垃圾收集利用问题,指出建筑垃圾规范处置和利用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推进低碳绿色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要全面加强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科学编制建筑垃圾处理处置专项规划,统筹布局处理设施,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加快构建“源头减量-规范运输-高效处置-循环利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环境及热能利用的专业化公司,曾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连续五年登榜中国卓越管理公司。调研组一行边走边看,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发展战略、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情况的介绍,深入了解企业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清洁能源利用等领域的实践成果,指出天加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国家双碳战略同频共振,为行业转型树立了标杆。生态环境部门要和地方一道,在低碳政策引导上下更大功夫,推动地热发电、工业余热发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动能源和工业领域产业绿色转型。

在南京经开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调研组一行现场查看站点设备运行状态,调阅臭氧、二氧化氮、VOCs的监测数据。在共同分析研判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时,指出要强化经开区空气监测监控站点数据质量管理和分析应用,加强排放大户监管,提升自动化监测监控数据准确度水平,坚决杜绝人为干扰和第三方数据造假等问题。要加强园区和港口码头大气环境协同管理,落实储罐、船舶、码头、非道路移动机械等重点部位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取得实效。要统筹安全环保要求,加强VOCs等活性物质、可燃气体在线监测监控,推动园区、企业建立实时报告机制,严防浓度超标引发安全事故。要落实园区环保管理责任,定期走航监测并形成溯源管理报告,构建“网格化+信息化”的生态环境管家公共服务,及时向园区内企业和有关部门推送,提升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调研组还与园区生态环境管理人员面对面交流,听取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大家共同表示,要紧扣“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节点,落实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加快建设“零碳”园区,引进VOCs治理等先进技术,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形成“科技赋能监管-市场驱动减排-政策保障转型”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格局,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调研组在校长陈海山的陪同下,认真听取学院学科发展、教研平台、科研实力的情况介绍,对 “我国近地表臭氧污染加剧成因及协同控制策略”等多项标志性成果获奖给予高度的赞扬,认为要进一步推动学院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合作交流,推动建立生态环境领域的教研平台,强化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服务,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美丽江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