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纳入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保障设施用地,加大有效投入,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推动固体废物就近利用、处置。
围绕相关要求,宿迁市创新谋划2025年、2026年生态环境重点工程项目,累计编排一般固废收集和处置工程项目15个,危废收集和处置工程项目3个,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加快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2026年底,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95%以上,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90%,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利用、处置率达100%。

在这一背景下,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和处置情况,通过源头减量、设施共享,探索危险废物焚烧炉共享和甲醇“点对点”利用等实施路径,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在集团内循环利用、就近利用。
“危废焚烧设施余热回收利用,每年节省能源费用2000余万元。通过生产工艺提升改造,减少废盐产生量5000余吨。”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梁小龙表示,固体废物治理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根据全域建设“无废城市”要求,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同意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支持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全方位推进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宿迁联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动对照“无废集团”建设要求,建立了“固废价值性+环境危害性”控制体系,开展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试点,显著提升危险废物焚烧炉使用效率,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推进固体废物治理过程中,宿迁相关企业通过技术革新、设备升级等,在传统治理模式上突破创新。光大绿色环保热电(宿迁)有限公司中控室内,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垃圾焚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数据,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对各项指标严密监测。近年来,光大绿色环保热电(宿迁)有限公司持续增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及发电能力,构建起标准化、智能化的垃圾焚烧处理体系,环保监测设备也迭代升级,确保污染物排放值持续稳定,优于国家标准。

“作为一站式、全方位的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商,我们投资建设了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危废处置、生活垃圾发电等多类别环保能源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通过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年发电量近5亿度,每年可处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15万吨、生活垃圾36万吨。”光大绿色环保热电(宿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孝银说,企业将通过科学规划和技术创新助力宿迁“无废城市”建设,加大光伏微电网项目投资,打造“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
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补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宿迁用一个个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加快建成布局完整、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宿城区建筑(装修)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项目占地面积50.6亩,配备分拣破碎系统和水稳、商砼建材生产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年处置量40万吨,装修垃圾无害化年处置量20万吨;宿豫区光伏发电硅片产业配套含氟废酸高价值资源化项目,危险废物资源化再利用总规模8万吨/年,其中工业废盐2万吨/年、含氟废酸6万吨/年;沭阳县一般固废(污泥)处理项目,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年处理污泥10万吨……
“今年,宿迁以固体废物治理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全链条服务保障体系,在土地供给、规划布局、环境影响评价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优化审批流程,高效破解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固体废物治理项目跑出‘加速度’。”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