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阵“嗡嗡嗡”的声音,小巧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地面上,工作人员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进行远、中、近景拍摄,一边仔细观察河面漂浮物、水体颜色等实时画面。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传统河湖管理模式迎来革新。近日,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积极推行无人机巡河新举措,通过“空中+地面”立体化巡查模式,为河长制工作注入科技动能,推动河湖管护迈向精准化、智能化、高效化。

破局传统巡河痛点
科技赋能效率跃升
胡埭镇范围内共有57条河道,日常巡河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地面监测,但速度慢、耗时长,也难以覆盖广阔的水域,恶劣天气下还存在安全风险。
今年1月起,胡埭镇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引入高性能无人机,配备高清摄像头和拍照功能,制定详细的巡河路线,通过高点与地面巡查联动,确保河道问题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化解。这一“空地联动”的治水新模式,有效破解了传统巡河的困境。

“光靠我们用脚跑,巡查难度大,也不能达到全面巡查的效果,如今有无人机助力,河道巡查配上‘空中卫士’,水面漂浮物、排污口都一览无余,极大地提升了巡查质量与效率。”胡埭镇水利农机站站长李玉山有感而发。

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纵深推进河道治理
无人机巡河并非取代传统巡河,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与人力协同,构建起“问题发现—分析—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
全域覆盖无死角。无人机可快速抵达人力难以到达的区域,对河道排污口、河面漂浮物、垃圾堆放等问题进行高空俯拍和实时监测,巡查范围扩大至传统方式的3倍以上。
精准识别高效率。搭载高清摄像头、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可自动识别水体颜色异常、漂浮物堆积等现象,并通过AI算法分析污染源,单次任务可完成来回共5公里河段的精细化巡查,效率大大提升。
数据留痕可追溯。巡查画面、坐标定位、问题清单实时上传至“智慧河长”平台,形成电子化台账,为责任追溯和长效管理提供依据。

截至目前,胡埭镇利用无人机,发现河道排口污水渗出、河面漂浮物多等问题线索19个,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巡河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盲区大、耗时长以及问题发现不全、溯源能力弱等问题。
从“用脚丈量”到“云端守护”,无人机巡河以科技之力重塑河湖治理模式,助力绘就人水和谐的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