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新闻 返回首页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案例 | 积极利用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加快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2-07   [字号: ]   [关闭窗口]

  

  案例概况


  常州市新闸工业园北临新北区薛家镇、西靠德胜河,东接常州市中心城区,总面积14.51km2,成立于2002年10月,在《常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2020年版)中作为独立的重点管控单元。根据《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2020—2035)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常州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将常州市新闸工业园以北区的名义合并入重点管控单元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

  

  江苏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范围变化示意图


  面对开发区南区与北区在发展历程、产业定位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北区单位工业产值综合能耗较高的现状,钟楼经济开发区北区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从产业定位、节能减排等多个维度出发,合理确定资源利用上线,正视差距,全力推进绿色低碳园区的建设。


  亮点做法


  积极推动分区管控相关成果在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等领域落地应用,按照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多举措降低北区单位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加快推动绿色转型。

  明确发展目标,定位绿色产业:园区确立了建设现代绿色产业园区的宏伟目标,以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基础,坚决不引入列入禁止引入类别的“钢铁、煤电、化工、印染项目及纯电镀加工、纯铸造加工企业”,确立了以机械电子、环保及高性能材料为主导产业,强调产城融合、统筹协调,将绿色发展作为核心理念,力求实现园区与区域、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与南区共同打造常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以品质空间为发展支撑,聚焦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打造“生产、科研、办公、配套”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常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布局规划


  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实施低氮改造:一方面,大力推广集中供热,减少分散锅炉的使用;另一方面,对于必须自建锅炉的企业,在资源开发效率要求中“大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实现锅炉低氮排放,并对中海油常州环保涂料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实施了天然气锅炉低氮改造,有效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

  打造双碳试点示范,启动碳中和园区认证:钟楼经济开发区北区勇于担当,率先在区域内启动碳中和园区认证工作,通过制定详细的碳中和实施路径和计划,积极探索低碳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其他园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应用成效


  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为基础,钟楼经济开发区北区按照重点管控单位管理要求,着力推动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能耗水平显著下降: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施能源替代等措施,园区单位工业产值综合能耗逐年下降,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3年,相较于规划编制时的基准年2018年,规模工业产值增加了38.47%,同时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吨/万元)下降了26.39%,整体能耗水平显著下降。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随着低氮改造等环保项目的推进,园区内空气质量显著提升,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二氧化氮浓度降低约30%,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双碳试点成效显著:2020—2023年,园区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58吨/万元、0.50吨/万元、0.46吨/万元、0.44吨/万元,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位于钟楼经济开发区北区的新闸科技工业园成功获得中节能认证的碳中和证书,成为常州市首个、江苏省第三个按国际标准PAS2060认证的“碳中和园区”。成为践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碳中和园区认证工作的启动和实施,不仅提升了园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还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低碳转型方向和路径,推动了园区整体向低碳、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转变。


  案例启示


  积极运用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直视自身能耗水平与资源利用上线要求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在产业定位,绿色发展方向有的放矢,推动高产值、低能耗的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发展,最终实现钟楼经济开发区北区在双碳试点领域的弯道超车,助力绿色低碳园区的建设。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