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态环境部在全国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第二批),重点推进行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的整体审核创新,着力推动行业、园区、产业集群等整体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我省南京市包装印刷行业、江阴市印染产业集群、高邮市电池工业园铅酸蓄电池行业、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安纺织产业园等6家单位(行业)成功入选试点。
一年来,各试点单位扎实推进工程建设,优化管理机制,创新审核模式,形成了一批创新性制度性成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为持续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创新,集中宣传、展示创新审核成果,现推出试点单位系列宣传。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环境部
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顺利通过评估
试点单位基本情况
武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常州南翼,长期坚持“集聚、集约、创新、开放、生态”的发展之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交通四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等称号。
目前,入园规上企业889家,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37家,纳税超亿元企业近20家,拥有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8家、瞪羚企业59家、高新技术企业53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1家,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7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企业3家,2024年工业总产值约2400亿元。
试点创新情况
秉承“绿色创新、效益先行”的宗旨,以园区集群效益为目标,围绕产业、资源、环境、管理开展调研,多措并举,努力探索出一条普适性的实施路径,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多方聚力,在试点有效覆盖面上做“加法”。生态环境部门、园区、技术团队联合组建工作专班,围绕园区整体审核目标,按行业分类攻关,将园区内关键共性企业纳入本次试点范围,召开3次辅导大会,“点对点”解决个性问题,变传统“单向”评估验收为全流程“双向”技术指导帮扶,梯次组织143家企业顺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二)分级分类,在企业审核管理上做“减法”。分级评分将试点内企业分成重点、简化、登记3个管理层级,分类简化审核报告文本,发布简化版模板和本地化技术指导手册,降低专业门槛,压降报告编制成本,降低企业对第三方机构依赖,推动企业主动选择自行审核,园区企业自主性显著提升。
(三)绩效导向,在园区管理成效上做“乘法”。出台《指南》,明确试点企业以环境治理绩效驱动“清洁生产重点方案”产生,全力扭转企业清洁生产和日常管理脱钩的局面,鼓励企业以“低成本高效益”查找提升方案,以智慧化审核平台助力长效管理,园区环境管理内生力显著增强。
试点成效
(一)完善了“1+2+1”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园区以“清洁生产“为抓手全面提档升级。建立了一个组织。试点确立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组在园区清洁生产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并转化为园区常态化管理机构,持续推进园区清洁生产审核管理工作。提出了两项指导。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指南和先进技术指导手册的提出和成功运用,有力引导园区企业有针对性提出并落实清洁生产重点方案,为园区整体开展清洁生产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引。构建了一套体系。园区清洁生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有效落实,为园区精准识别问题与科学评估审核成效提供了科学指导。从“组织—指导—评分”整个清洁生产管理链条优化持续推动园区逐“绿”前行,为园区建设近零碳园区筑实基础。
(二)实现了“1+1>2”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集聚单个企业审核效益确保园区整体审核目标顺利达成。试点期间,试点企业合计实施603个清洁生产方案,其中204个(占比33.83%)为产生显著效益的重点方案。在经济效益上,所有方案总投入资金11733.11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1577.81万元,投入产出比1.01。在环境效益上,所有方案实施完成后,节水143094.51吨,废水减排134135.88吨,一般固废减排1504.09吨,危废减排3088.62吨,节电3924.64万度,绿电发电量5706.57万度,CO2减排62130.9吨,节约综合能耗34710.06吨标煤。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园区能耗、物耗、水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量明显下降,园区各项考核指标达成既定目标。
(三)产出了“1+1+1”多元化典型案例,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市乃至全国工业企业将清洁生产融入日常管理。一批自行审核企业。试点通过实施分级简化和全流程技术帮扶,涌现出以住友电工为代表的近70家企业自行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较大程度减少了部分企业委托第三方公司“走过场”现象出现。一批“小而精”企业。试点以环境治理绩效为导向,淡化了传统“中/高费方案”要求,涌现出以斯泰必鲁斯为代表的企业,其针对企业污泥产量过高问题,运用鱼骨图分析法针对性提出低成本解决方案,实现了在每月仅新增药剂费用40元的情况下,减少污泥量3吨,每月降低污泥处置费用4350元,真正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一批持续精进管理企业。涌现出一批像龙城精锻、光宝、罗玛思科等近10家将持续精进管理融入日常的生产管理企业,企业自身成立精益改善部门,每年自主开展节能减排降耗工作,将持续清洁生产理念融入日常管理,也成功带动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推进清洁生产的动力。
(四)衔接了“1+2+1”其他环境重点改革工作,以创新的耦合方式促进政企目标有效协同。衔接了一项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制度。试点在企业审核中增设专篇强化了碳排放绩效核算,在审核评估中强调绿电所带来的碳排放间接减排效益量化,以强化园区企业对自身碳排放情况的全面评估与管理,摸清家底,显著提升园区企业绿色发展意识。衔接了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制度。试点为园区内多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升类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开辟了“绿色通道”,实行受理、公示、评估、审查流程“四同步”,落实环评审批“减半”要求,有效节省了企业时间成本,增强了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的意识和动力。衔接了一项生态损害赔偿制度。试点特别考虑了园区清洁生产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替代性修复路径,通过建立创新的耦合链接,助力园区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过程中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推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