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环保新闻 返回首页
生态环保看江苏 | 扬州:“两山”转化、三湾重生,千年运河书写新故事
发布时间: 2021-10-21   [字号: ]   [关闭窗口]
 
  扬州是中国古运河原点城市,运河则是扬州的城市名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勾起不少人对这座城市的遐想。
  扬州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生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扬州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淮河流域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创造性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建设。在这里,“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和谐共生。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时,也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
  三水交汇处,蹚出一条“两山”转化路
  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发布了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扬州市广陵区成功入选。
  扬州市广陵区位于万里长江和千年运河的交汇点,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个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近年来,为了呼应国家长江大保护、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战略的重要举措,广陵区着力打通“两山”转化渠道,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江营湿地公园位于在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南端,是长江、夹江、太平江三水交汇处,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每年约有7亿立方米水量由此输送北上。
  “前后投入6000多万元,关停了2个非法码头、4家畜禽养殖场、1家水上餐厅和1家化工企业,目前三江营水源地长江岸线无一污染源。”扬州市广陵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刘烨介绍,为了大力推进三江营省级湿地公园建设,现已对近900条河道疏浚整治全覆盖,基本保证了河道“水清、岸绿、流畅”,保证内河入江水质安全。此外还成片造林1650亩,清理湿地公园内各种污染源,共修复500多亩湿地面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江营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区域旅游片区互为补充,增加了生态旅游收入,经济效益显现。
  据统计,2020年头桥镇域旅游接待人数达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7500万元人民币,有效带动了片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与九圣村美丽乡村的发展互为补充,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504元,人均纯收入增幅为6.3%。
  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以三江营湿地公园为样板的“两山”转化实践,正如江水滚滚向前一般,为扬州输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三湾重生,让“洼地”变“高地”
  “北有瘦西湖,南有古三湾。”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位于扬州市区南部古运河畔的三湾片区,是天然的生态湿地和重要的水工遗产,也是扬城首个位于城市中央的湿地公园。
  “几年前,这里还是城郊结合部的棚户区、外来拾荒者的聚居区和高污染企业的集聚区,垃圾成堆、污水四溢。”据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大冲介绍,2013年,市委、市政府开始对三湾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首先就是把片区里面的化工厂、养猪场、养鱼场和垃圾场全部搬迁。近年来,扬州市投资31亿元,搬迁了691 户居民、89家企业,开展河道清淤、绿化建设、推进三湾湿地保护修复。
  水木清华、和风习习,这里现已成为城南人茶余饭后钟爱的休闲胜地。从清晨到黄昏,大爷大妈们在这里晨练、跳舞;运河边的篮球场、咖啡店、城市书房也是年轻人的新宠打卡点。
  看着眼前这片新城,李大冲感慨万千:“搬迁完之后,我们又花了三年时间,对整理好的三湾片区进行公园建设。在设计公园时,我们不是按照传统公园的规格,而是以生态公园的理念设计,最终把这里建成了三湾湿地生态中心和三湾城市公园。”
  目前,三湾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种类高达1500多种,绿化覆盖率达83%;鸟类100多种,黑翅长脚鹬、金眶鸻、红头潜鸭等珍稀鸟类也在公园里安了家。五年的时间,三湾完成了蝶变。2018年12月,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如同一颗绿色明珠镶嵌于运河之上,熠熠生辉。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新绿肺”,运河三湾由一处城市“伤痕”,经历过整治“阵痛”后,蜕变成城市名片。“老城”变“新城”,这片城市发展的洼地正逐渐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高地。
  生态+文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成新地标
  公元前5世纪,吴王夫差为满足乘舟北上争霸的目的,在邗沟挖下了大运河的第一锹土,从此拉开了中国大运河历史的序幕,扬州也由此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
  6月16日,历时616天建设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正式开放。博物馆旁,一座大运塔拔地而起,与文峰塔和高旻寺的天中塔连成一线,在运河边形成了“三塔映三湾”的美丽景观,与博物馆一同成为扬州文化新地标。
  “之前总觉得‘文化’就是一个概念,我们传统的认识就是博物馆是静态的,它‘不会说话’。”李大冲表示,建设之初,如何让“文化”活起来,让大家犯了难,“博物馆是由梁思成的关门弟子张锦秋院士设计的,从外观上看就很现代大气,又加入了运河元素,同时具有传统古典美。我们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时尚元素,运用高科技手段,让孩子们可以在无声的体验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作为国内首座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不仅征集到了各类文物展品逾万件,还加入了裸眼3D、数字科技等特效,让文物“开口说话”。
  “从我们开馆以来,每天限量一万张票,都是要靠抢的。”根据后台大数据分析,参观游客45%都是外地人,其中80%都是年轻人,大部分都是以小家庭为主。从6月16日到7月16日,博物馆开馆一个月,已接待参观者253026人次,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李大冲表示,扬州未来在文化建设中,将会规划很多与运河文化直接相关的场馆,如运河美术馆、运河当代艺术馆、运河演艺中心、扬州戏曲园等,并在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让群众在感受生态美的同时,多层次地体验运河文化之美。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