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野花图鉴》即将诞生
“八仙花野外最后一株见于2000年4月22日紫金山”,“丹参,野外最后见于2001年5月9日阳山,此后未见”。这是南京环保志愿者刘光华和吴琦两位老人记录的南京濒危野花的最后踪迹。他们历时十余年,记录下南京本地的300多种野花,其中很多珍稀花草现已难寻踪迹。在南京环保局的帮助下,一本名为《南京野花图鉴》的图册诞生,大大丰富了南京的生物多样性。
从2006年拥有自己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开始,南京的环保志愿者刘光华和吴琦老人便开始了他们的“寻花”之旅。其实,早在2001年这本野花图鉴最早的创意者吴琦老人,便开始带着环保志愿者在南京的白马水库周边发现了十几种野花。十余年间,他们二位相伴,走边了南京的紫金山、方山、老山、牛首山、云台山以及高淳区等,寻找野花的踪迹。
“没有退休之前,每周末两天必定上山,后来退休了,只要不是阴天下雨得空就去找”,吴琦老人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医生,并不是专业的植物学专家,但是对生态、生物多样性、植物、昆虫、鸟类都有着执着的爱好。记者了解到,也就是他,在80年代初第一次在南京牛首山发现了中华虎凤蝶的身影。
此书的另一位作者刘光华,是南京紫金山生态环保大队的队长,十余年致力于紫金山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志愿工作。刘光华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一共南京地区发现了300多种野花,即将出版的《南京野花图鉴》将100种已经确认的野花收录其中,每一张照片都是他们亲手留下。这其中,有些已经濒危。
据了解,两位老人早在2011年就准备出版《南京野花图鉴》,苦于没有资金只能作罢,现在,南京市环保局伸出援手,从办公经费中挤出一些钱来为两位老人出版此书。南京市环保局的徐小怗表示,南京在接待外宾和客人的时候,拿出来的宣传册上面都是高楼大厦,如果能有这样关注自然、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普画册,“别人一提到南京时,就不会只想到PM2.5了。”目前,南京市环保局正积极与多家出版社商讨出版细节,年内《南京野花图鉴》将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