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收藏首页 设为首页
 
首 页 新闻资讯 宣教动态 环球热点 公众参与 绿色之星 环评公示 全本公示 竣工验收公示 环保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返回首页
南通公众看环保 探访蓝天碧水白云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2-12-12   [字号: ]   [关闭窗口]

  近日,南通50多位市民参加了由市环保局和《江海晚报》共同举办的“公众看环保”活动,大家兴致勃勃登上中巴,前往参观环保设施、环保主题公园,感受身边的环境变化,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保之旅。

 

 

 

 

 

  西气东输,让大众燃气告别了“黑龙”

  “环保之旅”的第一站是南通大众燃气公司。从大门向里走上五、六百米,市民们便看到了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三座焦炉。在萧瑟的秋雨中,走近这3座曾为通城市民服务了30年的焦炉,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尽管焦炉已经陆续停运,但是在雨后潮湿的空气中,仍微微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炉味。用了几十年的人工煤气,但真真切切走近人工煤气的“制造地”,这对每一位市民来说,都是头一遭。大家面对着眼前的“庞然大物”,不禁有些新奇,纷纷拿出相机拍拍照,留个影儿。“我呀,把这些历史拍下来,带回去给孩子们看看,让他们也开开眼界,以后很难再看到这些了,都是回忆啊。”住在市区百花军宅苑的陈焕炎老先生感慨地说。“回想当年,要是哪天停电了,往外看到这冒着黑烟,燃着火焰的大焦炉,不知情的热心市民可是要拨打119报警的。 ”人群中,有人打趣道,曾经,这里的天气是灰蒙蒙的,处处散发着一股呛鼻的气味,让人难受,尤其到了做饭时间,千家万户小烟囱的屡屡炊烟与这些大烟囱的滚滚浓烟附和着,给城市上空罩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可不是么,如今这世界发展变化真快,我们从小烧煤炭烧了几十年,后来烧煤气时就觉得很方便,现在置换了天然气,比煤气还好用,方便、干净,真是好啊!”61岁的邢达是天生港电厂的退休职工,也是一位老南通,他的感受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昔日三台焦炉的总管、如今的南通大众燃气公司生产技术部主任李卫兵一路上热情地为市民朋友答疑解惑。指着眼前斑驳的焦炉,李卫兵告诉大家,30多年前,南通大众燃气公司的前身南通市燃气总公司建设了两座70型焦炉与一座665F型焦炉,“那时候,焦炉内的温度高达1050度,在炎热的季节里,整个人象浸没在蒸汽里,又闷又热,让人喘不过气来。”他感慨地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三座焦炉承担着市区所有人工煤气客户的供气任务,也见证着燃气用户从2000户至15万户的增长过程。

  但是,随着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期,面对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供气规模也无法与用气规模同步。今年316日下午,随着鼓冷工段4号风机停风,及66-5F炉最后一孔焦炭的提出,南通大众燃气有限公司66-5F炉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优质、高效、环保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全部取代人工煤气,宣布南通燃气事业翻过历史的一页,从此,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

  李卫兵介绍,市区天然气置换工程是“西气东输”支线——冀宁联络线苏中支线工程,整个工程总投资约5亿元,主要包括高压管线施工、场站和中央控制系统建设及居民天然气置换等内容。市区天然气置换工程也是我市“蓝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竣工,原人工煤气厂每年将不再消耗15万吨燃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硫2150吨、氮氧化物440吨、烟尘450吨,市区空气质量将得到有效改善。“这一路,不仅看到了不少,还学到了更多知识,真是不来不知道,一看真奇妙啊。 ”今年66岁的宋坤如阿姨是来自河北的南通媳妇,在南通生活了几十年,对于城市这些年的发展与变迁,她看在眼里,惊叹在心中,她说,这一座座斑驳的焦炉不仅书写着南通燃气事业跨越发展的历史,更见证了南通城市品质和民生质量的提升。

  环保公园,展现变废为宝的绿色生活

  第二站是环保公园。对于南通第一座主题公园,不少市民感觉很是新奇,还坐在车上,就按耐不住急迫的游园心情,车外小雨沥沥,但依旧阻挡不住众人热情的步伐。

  绵绵秋雨,锁在雨雾中的环保公园与以往相比,更多了一份清新与淡雅。刚进门,市民朋友就被“环保示范墙”所吸引,建筑废弃物红砖和水泥砖搭建而成的主体,用废弃的瓶盖粘合成人体造型等,组成了炫丽的现代派艺术品。“啧啧,真是太绝了! ”孙军舫女士一直不停地拍照,与朋友分享。

  当然,众人参与度最高的当属“水舞飞扬景”,感应装置启动后,“哗哗”的水柱便会自动喷涌而出,组成一条带状水环长廊。“快看,这图案还是会变化的呢。 ”孙军舫的惊叹引来大家围观,由静至动的“戏水”氛围牢牢地抓住众人的眼球。

  在东区的风能小广场,四周环绕着小型风车。“这些小风车,真的能发电吗?”看着缓缓转动的小风车,大家好奇地询问。“当然可以,这些是风力发电装置。 ”导游回答。“但小风车发的电,公园又怎样合理利用,体现环保主题呢? ”70多岁的薛斌虽已退休10年,但提问却很专业。导游指着不远处的洗手间说,由风能转化为电能,不仅可以点亮下沉广场中心的风玫瑰标志,隐藏在公园草丛中的星星灯,入夜后也会次第亮起,此外,电能还作为园区内洗手间的照明,集观赏性与功能性于一体。

  太阳能光帆码头是环保公园东区的地标性景观。“这造型像航船驶向远方,代表了人类在发掘新能源上攻坚克难的积极态度。 ”在导游的解说下,大家频频点头,风帆的材料是太阳能集热板,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用于码头的照明。“船”的上层为景观台,大家兴致勃勃地登高望远,水舞广场的缭绕水雾美景便可尽收眼底了。

  环保纪念柱、地球村广场、莲亭、尾水利用水源引入点……“真是太神奇了! ”一路前行,众人惊呼声不绝于耳。家住市区虹桥街道青年社区的蔡可如老人,是社区的宣传骨干,义务帮助社区出黑板报7年多。记者发现,一路上,细心的老人随身携带了一个小本子,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不忘做些记录。“真没想到,在公园这些精致的景点背后,蕴含着这么多的科学、环保知识啊! ”蔡可如说,记录下新学习的环保知识,打算回去出一份环保主题的黑板报,更好地将环保主题公园介绍给邻居们,让大家一起领略环保的独特魅力。

  一路上,市民朋友一直围着导游提问,而导游也乐于为大家“解密”,她告诉大家,环保公园总占地面积13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在设计与施工方面紧扣环保理念,使用环保能源,引入太阳能、风能发电,建造半地下节能建筑,使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整个公园坡地的主要建筑材料来自于营船港河的淤泥,清淤量多达30万立方米,这些淤泥经过改性后成为优质绿化用土加以利用。“这一切都太神奇了! ”在此次读者大巴中,41岁的孙军舫女士让我们尤为感动,她来自浙江金华的偏远山区,与丈夫在紫阳市场附近经营了一家小五金门面,来南通已经10多年,从未好好出门转过。孙女士说:“这次真的不虚此行! ”

[ 返回顶部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0001599号
策划编辑: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