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垃圾围城的严峻现实,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有人说,垃圾减量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有些人已经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影响着身边的人们。微凉的春风中,小环来到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看一看这个以垃圾分类著称的环境教育场所,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
蠡湖之畔,杨柳依依。沿着长广溪湿地公园一路向东,一片青翠间,有一栋简洁的白色建筑。这里,就是利用酒店旧洗衣房改建的,旨在推动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的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
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面积4000㎡,包括环保实做区、展览区、静思书轩、培训室、休息区等区域。基地设计简洁、环保,大量使用废旧砖瓦、木材或竹子等;沿着走廊的柱子装有水管,从房顶收集的雨水顺着水管流进水缸,用于绿化灌溉,细节中体现出对万物的珍惜和关爱地球的态度。
小环首先来到环保实做区,立马就被墙上的“环保知识学习站”所吸引。学习站利用可翻转的木板,正面是一些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反面则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这些问题背后的环保小知识。
环保实做区占地面积最大的,还是贴上各种标签的蓝色铁丝栏,不同种类的可回收“垃圾”被分在不同的篮子里。小环发现,这里的分类非常细致,仅仅纸张就被分为杂志书籍、复印纸、再生纸、海报纸、包装纸袋、包装盒、瓦楞纸箱、废纸屑等,塑料制品也被分为白色塑料袋、杂色塑料袋、塑料餐具、饮料瓶、、塑料桶、包装塑料等。
慈济的义工告诉小环,之所以分类如此细致是为了这些物品更好地回收利用。义工指着自己身上穿的T恤衫说:“这件T恤就是用12个塑料瓶回收制成的。”除了T恤衫,回收塑料制品制成的纤维还可制作毛毯、袜子等。
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倡议,通过“环保5招”来减少和妥善利用垃圾。这5招是:拒用、减量、重复使用、修理再用、回收。慈济认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会加深地球和人类的危机,按需消费的绿色消费观才是最新的时尚。
慈济环保5招的第一招就是“拒用”。慈济认为,拒绝使用是杜绝垃圾最根本的办法。慈济倡议大家,外出时自己携带购物袋、便携餐具水杯、手帕或小毛巾,从源头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垃圾的产生。
慈济环保5招的第二招和第三招分别是“减量”和“重复使用”。消费时按需购买,饮食时按需备餐,物品尽可能重复使用……尤其是按需备餐,不仅可以减少厨余垃圾产生量,还能够减少对餐具的洗涤量,从而减少洗涤用品对水体的污染。
慈济环保5招的第四招是“修理再用”。慈济人认为,过去那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理念,其实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体现,不但节约资源、能源,更有利于减少垃圾的产生。
慈济环保5招的最后一招是“回收”。对于确实已不具备使用价值的物品,可进行分类,将金属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等物品通过固定的渠道进行回收再利用。就算看起来毫无用处的果皮、菜皮,慈济人也将其制成环保酵素,用于日常清洁。
对于生活中的垃圾如何进行分类,慈济的义工教给小环一个十指口诀:“瓶瓶罐罐纸,电1、3、5、7”,分别对应的是: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铁罐、纸类,电池灯管等、衣服、家电通讯用品等3C产品、五金制品、其他。
小环发现,慈济的义工都是统一穿着蓝色上衣、白色裤子,他们把这身服装亲切地称为“蓝天白云”。对于无锡人来说,这些义工可能是TA的家人、朋友、邻居,同事……他们是一群关心自身、社会以及未来的人,他们积极践行低碳生活,用自己的行动阐述对“蓝天白云”的呼唤。
让我们看一看慈济人的环保语录:“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让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环保教育,环保行动应该从孩子开始,但是随时加入都不算晚”。
即将告别无锡慈济环保教育基地,让我们再回头,体会一下慈济无处不在的疏朗雅致,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慈济的LOGO是一双手捧起绿树蓝天,慈济人说,他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大家,教会大家,用自己的双手,换回属于大家的碧水蓝天。